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表对应的空格中.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
1.(2分)(2014•贵阳)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 都能运动 B. 都能呼吸 C. 都有细胞结构 D. 都生活在水中
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思考作答.
解答:解:有的生物能运动,如动物;有的生物不能运动,如植物等;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生活需要能量,能量主要来自于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物体利用,因此生物都能呼吸;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陆地上等,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了解生物的特征,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2.(2分)(2014•贵阳)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成分都包括( )
A.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B.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
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阳光、空气、水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答: 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A正确;
B、生态系统除了所有的生物,还包括非生物成分.B错误;
C、生态系统除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外,还包括非生物成分.C错误.
D、构成生态系统除了非生物成分还包括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A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缺一不可.
3.(2分)(2014•贵阳)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器具是( )
A. | B. | C. | D. |
考点: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
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为便于记忆可以简化为“擦”“滴”“刮”“涂”“盖”“染”.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一端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轻轻放平,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可知,此实验需要的器材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等,刀片在此实验中用不到.
故选:B
点评:如何制作临时装片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可结合着具体的实验操作掌握.
4.(2分)(2014•贵阳)将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在温暖黑暗的地方放置一夜,能大致反映瓶内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解答:解:A图中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瓶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A图中曲线逐渐增加的.
故选:A.
点评: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瓶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逐级增加.并正确的判断图中曲线的变化情况.
5.(2分)(2014•贵阳)实验课上,王老师用新鲜的猪心脏做心脏灌注实验(如图),若将水从肺静脉灌人,水将流出的血管是( )
A. 上腔静脉 B. 下腔静脉 C. 肺动脉 D. 主动脉
考点:心脏的结构.
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解答:解:如图所示: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将水从肺静脉灌入,水在心脏内的流动路线是:水→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因此水从主动脉流出.
故选:D
点评: 这是一道关于心脏灌注实验的题,在做该类题时一定要注意心脏内瓣膜的作用.例如如果从肺动脉向心脏里灌水,由于动脉瓣的作用,水会仍然从肺动脉流出.
6.(2分)(2014•贵阳)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是( )
A. 蜜蜂跳圆形舞 B. 雄鸟向雌鸟展示漂亮羽毛
C. 两只公鸡打架 D. 长尾猴发现豹时惊叫
考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体标志作用于其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蜜蜂跳圆形舞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位置;雄鸟向雌鸟展示漂亮羽毛,是通过动作向雌鸟示爱求偶,长尾猴发现豹时惊叫是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快跑.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只公鸡打架是为了争夺食物或配偶,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7.(2分)(2014•贵阳)在探究硬币上是否有细菌的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这一做法在培养细菌的一般方法中叫( )
A. 配制培养基 B. 接种 C. 高温灭菌 D. 恒温培养
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分析: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首先明确实验步骤.
解答:解:选择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制成了培养基.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先进行高温灭菌,就可以直接使用了.然后再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这就是接种,接种后就可以在培养皿中培养了,由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在培养细菌时应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在上述实验中,将硬币在细菌培养基表面轻轻一按,硬币上的细菌就附着在培养基上了,这就是接种.
故选:B
点评:关键是掌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
8.(2分)(2014•贵阳)以下是四位同学关于两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的讨论,提出的问题与此无关的同学是( )
A. A B. B C. C D. D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解答:解:A、两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因此该同学提出“小蝌蚪靠吃什么长大”与两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关.
B、两栖动物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幼体蝌蚪逐渐发育成成体,在发育过程中蝌蚪的尾巴消失,该同学对此提出疑问与两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关.
C、“假如池塘中没有青蛙,谁来捉害虫”这个问题与两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无关.
D、两栖动物的幼体蝌蚪的外形像鱼,该同学对此问题提出疑问与两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有关.
故选:C
点评: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