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等压线。读图l,回答l~2题。
1.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2.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予太平洋海域,则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①南②西③北④东南⑤西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2,回答3—4题.
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4.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图3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3,回答5~7题。
5.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B.20%C.30% D.40%
6.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D.90年代后期
7.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进入郊区化阶段
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4,回答8——9题。
8.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9.图4五地中
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纬度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
C.①地、⑤地自昼长度变幅最大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
图5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5,完成lO~ll题。
lO.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11.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A.地震破坏B.滑坡C.海潮侵袭D.暴雨
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畜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兔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1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
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青苗法B.均输法C.兔役法D.市易法
l 5、在近代中圈,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6.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希望
A.日败俄胜B.日俄俱败C.日胜俄败D.日俄休战
17.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兰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
土地问题是中因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回答18——20题。
18.±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许土地买卖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不允许土地买卖
C.没收地主士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燕,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C.重新划分根据地的阶级成份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20.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B.实行土地公有制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D.保留富农土地
2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面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22、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这一措施实行予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23.图6照片摄予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A.宣布决不与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B.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欧洲豹安排
C.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O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lO亿元和121亿元D.12l亿元和121亿元
25.经过多年发展,某地初步形成了汽车生产的完整配套网络,从而吸引了众多汽车厂商进入该地。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厂商选择该地的直接原因在于,进入该地能够
A.降低企业经营风险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C.提高市场占有率D.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26.假定债券市场上一年期债券的利率有2.25%、2.50%和3.0%--档。一般来讲,与此兰档利率水平相对应的债券的发行主体分别是
A.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B.金融机构政府工商企业
C.政府工商企业金融机构D.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
27.伴随我困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外开放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下列经济活动中既是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种利用外资形式的悬
A.某公司赊购国外的生产设备,并以所生产的产品偿还设备款
B.某公司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后再出口
C.某公司与外国的一家公司相互购买对方等价的商品
D.某公司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洽谈生意、进行进出口交易
维生索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撮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28--29题。
28.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①入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9.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3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31.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予·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32.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资本主义圆家,但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这表明
①同一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②一国采取什么政体与国家的性质无关
③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④国体确定后采取什么政体并不重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3.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有的地方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大大超出当地人口。然而,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参与务工所在地地方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对此,有人大代表提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为
①在权力机关中外来务工人员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表
②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③这有利于将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集中到权力机关中来
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法定的政治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入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①既监督又支持的关系②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
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技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酋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歌颂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是我
国确保新型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自治机关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②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