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真题 > 辽宁高考语文真题 > 正文

2009年高考语文真题附解析(辽宁卷)

来源:可可英语 编辑:Ookamie   可可英语APP下载 |  可可官方微信:ikekenet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这一对词语。它们被用来评论作家作品,概括一定时代的文学风貌,还被用来说明文学的发展等,因此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十分重要。

“文”字的本义是指线条交错或者色彩错杂,由此引申出华丽、有文采的意思。而“质”字,凡事物未经雕饰便叫做“质”,犹如器物的毛坯、绘画的底子,因此含有质朴、朴素的意思。这一对词语最初不是用于评论文学,而是用来评论人物的。《论语·雍也》记载,孔子曾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话。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

②以“文”、“质”二字论文学、论社会政治生活,与用它们来论人物有着密切关系。《韩非子·难言》论述向国君进谏之难:“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这句话可能就是本诸《论语》。其中“繁于文采”即“文”,“以质信言”即“质”,分别指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再后来,东汉班彪说《史记》“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很可能也是从《论语》的话而来。“质而不俚”是说文风质朴而不至于俚俗鄙野。“文质相称”是说文饰润色恰到好处,无过与不及之弊。魏晋以后文论中用“文”、“质”二字,多数情况下也都是指作品的外部风貌而言;只有少数场合可理解为近似于今日所谓的形式和内容。

③总之,古代文论中经常出现的“文”、“质”这对词语,大致上具有一以贯之的含义。古代批评家要求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当他们不满于文坛风气过于靡丽时,便强调“质”的方面;而当文风过于质朴时,又有人出来强调“文”的方面。“文”、“质”这对概念,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和他们对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编自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

1.下列有关“文”和“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和“质”这一对概念在评论作家作品、概括时代文学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B.在中国古代,“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两个字从一开始就是用来评论人物的。

C.人们一般认为,“文质彬彬”就是形式和内容互相协调,其中“质”是指内在的道德,“文”是指外在的表现。

D.孔子认为,“文”有文华之意,“质”是质朴之意,“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文华与质朴相配得当才能成为君子。

【答案】B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解析】这段话中的“文”、“质”,人们一般解释为:“质”是指“诚”一类内在的道德,“文”则是指文化知识一类外在的东西,“文”和“质”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其实按孔子原意,这里的“文”、“质”是指文华和质朴,都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礼仪节操而言的。

这段文字中的表述可以看出“质”和文的意思应该是指内在的道德,而文应时是文化知识等外在的东西。B项中的“‘文’是华丽有文采之意,‘质’含有质朴、朴素之意,”这个意义不合原文的意思。

【思路点拨】这类题在解答是难度并不大,只要能够找到原文中的表意语境认真比对,就能够把意思推断出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

B.韩非子说“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中“以质信言”是指以质朴的语言进谏,“鄙”则与孔子话中的“野”意思相同。

C.班彪说《史记》“文质相称”,这可能是借用了《论语》的意思,从文学角度对《史记》外部风貌作出了高度评价。

D.魏晋以后文论中“文”、“质”二字的含义也大都沿用了孔子的意思,只是少数场合可以大体理解为形式和内容。

【答案】A

【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

【解析】A项中“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质”和“文”的含义理解,“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A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这里表意不准确了。

【思路点拨】筛选信息,要先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境,在进行细致的筛选。要注意与原文进行严格比对,看范围、轻重、因果、条件、对象和已然与未然等方面是否出现了偏差,不能单凭初读文章后的感觉草率判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难言》指出,如果分别采用“文”或“质”不同风格,就无法达到向国君进谏的目的。这是“文”、“质”涉及社会生活的一个例子。

B.“文”和“质”这一对概念的含义,不但在古代文论中大致上是一以贯之的,它跟最初评论人物时的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

C.从古代文论来看,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

D.当古代批评家不满于文坛风气,要求加强“文”或“质”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文坛可能已经过于质朴或过于靡丽了。

【答案】C

【考点】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解析】C项中,“如果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兼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片面的把“质”和“文”的含义理解为语言的风格,缩小了作者所表述的“质”和“文”的概念内涵;再有“那就会使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这与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之间不存在途径与结果式的关系,也就是使用“华美和质朴的语言”不一定产生“文质彬彬的动人风貌”的结果。在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中,可以查出错误的信息。

【思路点拨】 这类题,要求考生能够站在全文的高度去筛选并整合信息。比如C项中包含着文章第一段和第三段两段的信息,如果站位不高,就做不出准确的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干: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 布:宣告。

【答案】D

【考点】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析】布,有宣告的意思,但是这里应该解释为“散布、宣传”。

【思路点拨】 解答实词题一定要联系语境,因为这道题重在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如果解释“布”为“宣告”,和后面的“恩惠之化”显然不搭配,根据语境 推断和教化搭配的词义相近的词应该为“散布、宣传”。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A

【考点】对文章内容要点归纳的辨别

【解析】这里要表现的是“孙谦为政清廉”要注意筛选出不合这一要求的句子。③是谈治政的方法和效果,⑤再说孙谦的竭尽忠诚。找出这两项后在使用排除法,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思路点拨】 这类题要求考生要对文章的内容要点做到整体上的把握,掌握事件及发生对象,反映的品质特征,或者作品的思想主题。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排除筛选的解题方法,解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

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思路的分析

【解析】B项所概括分析的“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此处在原文中是“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孙谦不是不愿意作官。而是不愿以这样的方式受到恩宠;明帝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放弃这一想法,而是因为孙谦“辄散甲士”,而气恼,虽然没有处罚他,但却不再任用他了。

【思路点拨】这道题往往是采用述评结合的方式,边叙述边评价,所以考生一定要仔细核对原文,不要草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答案】(1)(5分)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2)(5分)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推断主要实词的含义,把握好采分点,理顺句意。 第一句中要注意“嘉”“礼”“异”“效”三处;注意在语境中去推断:嘉——清洁(品行),所以要译成赞许,赞扬;(甚)礼,可以判断出,礼应该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厚待、礼待;异,是高祖的一种看法,应该是意动用法,译为认为(他)不一般,很奇特;效,前面的词是自,自效,不可能是自己仿效自己,所以否定了仿效的词义,那么应该是成效、效果,作动词,引申为验证、证明。

第二句中要注意“笃”、“舆”、“厅事”三个词的解释。“笃”可以联系课文《陈情表》中的“刘病日笃”句,结合语境可以译出“重,病重”的意思;“舆”,语境中后面有“送”表明这是一种送的方式,所以作状语,解释成“用车”;“厅事”可以联想到课本中《口技》中的一句话“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厅事应该为大厅、厅堂之意。

【思路点拨】翻译句子是对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在平时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有了储备,才有了实力,在做题时才可以加以贯通,还有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考点】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

【解析】理解诗的意象的鉴赏,抓住诗中描写意象的诗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

【思路点拨】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描绘意象+作者的情感。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

【解析】这道题有两问,一问是问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问是“怎样表现的”,问的是表达技巧及效果。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

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

【思路点拨】 主题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鉴赏任何一首诗词的时候都要先把握住诗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体的解答格式是——通过意象抒发感情,或这首诗抒发了……感情。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要注意他的格式是:手法,用法+效果分析。

(一)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________。 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1)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继续弹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3)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与市朝

点击此处下载文档(rar格式,65.67KB)

    下载该资料的人还下载了:
  • 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附答案(辽宁卷) 2014-08-01
  • 2009年高考语文真题附答案(辽宁卷) 2014-08-15
  • 
    发布评论我来说2句

      最新文章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微信号:ikekenet)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添加方式1.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方式2.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