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3分)(2013•宜宾)在如图所示的电器中,属于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B.
C.
D.
考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解答本题应掌握:(1)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周围产生磁场,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生化学变化,这种现象是电流的化学效应.
解答: 解:A、电脑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不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B、电风扇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C、电熨斗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内能,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符合题意.
D、洗衣机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以及电能和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利用热效应工作的电器特点是把电能主要转化成内能,是一道基础题.
2.(3分)(2013•宜宾)生活中有许多实例或现象应用到了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调节手机铃声大小实际上就是调节声音的音调
C.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 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擦一些镁粉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考点: 扩散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声音的大小实际指的是响度的大小;
(3)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4)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 解:A、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调节手机铃声大小实际上就是调节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擦一些镁粉是为了增大摩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能量的转化、声音的影响因素、凸透镜、增大摩擦的方法,考查的知识的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3分)(2013•宜宾)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 | 冷天搓手取暖 | B. |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 |
C. | 烧水时水温升高 | D. | 下滑时臀部发热 |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其中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 解:A、冷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烧水时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D、下滑时臀部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故选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弄清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
4.(3分)(2013•宜宾)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 126km/h B. 70km/h C. 52.5km/h D. 30km/h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知道经过的路程,算出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部队从驻地到指定地点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
∴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30km/h.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本题中求出总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5.(3分)(2013•宜宾)下列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B.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感线
C. 磁感线就是磁场 D. 磁感线总是从S极出发回到N极
考点: 磁场;磁感线及其特点.
分析: 根据磁场的性质和磁感线的特点分析.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为了形象描述磁场而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
解答: 解:A、正确,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B、说法错误,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的性质而引入的,是不存在的;
C、说法错误,磁感线能反映磁场的性质,但不是磁场;
D、说法错误,只有磁体外部,磁感线才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磁场的性质和磁感线的特点.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确实是存在的,磁体正是通过磁场而相互作用的.为了形象是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有方向的曲线,就是磁感线,磁感线能反映磁场的性质.
6.(3分)(2013•宜宾)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一定保持不变 B. 物体一定只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C. 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大 D. 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增大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结合平衡状态的判断、内能的概念及机械能的转化可对每一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 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保持不变,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多对平衡力的作用,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内能的变化与运动状态没有关系,若运动的同时与外界发生热传递或做功,则内能改变,否则内能不变,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高度在发生变化,则其机械能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特点的理解,同时会结合平衡状态的判断、内能的概念及机械能的转化问题来做出判断.考查内容较全面.
7.(3分)(2013•宜宾)小灯泡L1和L2上都标有“3V”字样,其灯丝电阻分别为R1和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 )
A. L1的额定功率为0.36W
B. L2的阻值R2为0.72Ω
C. 若把小灯泡L1和L2并联在电源电压为2V的电路中工作,则小灯泡L2的实际功率是0.12W
D. 若把小灯泡L1和L2串联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中工作,则小灯泡L1的实际功率是0.16W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信息给予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①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由图象得到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利用公式P=UI得到额定功率;
②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由图象得到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利用公式R=得到灯泡L2的阻值;
③并联电路个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由图象可得电压为2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利用公式P=UI得到此时的实际功率;
④已知灯泡L1的额定电压和正常发光电流,可以得到灯泡L1的阻值,已知灯泡L1、L2的阻值,可以得到串联总电阻;已知电源电压和串联总电阻,利用欧姆定律得到电路电流;已知电路电流和灯泡L1的阻值,利用公式P=I2R得到灯泡L1消耗的实际功率.
解答: 解:
A、由图象知:在额定电压为3V时,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0.12A,所以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P1=U额I1=3V×0.12A=0.36W.此选项正确;
B、由图象知:在额定电压为3V时,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24A,所以灯泡L2的阻值为R2==
=12.5Ω.此选项错误;
C、由图象知:在实际电压为2V时,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14A,所以灯泡L2的实际功率为P2实=U2实I2实=2V×0.14A=0.28W.此选项错误;
D、灯泡L1的阻值为R1==
=25Ω,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为R=R1+R2=25Ω+12.5Ω=37.5Ω;
电路电流为I串===0.08A,
灯泡L1的实际功率为P1实=I串2R1=(0.08A)2×25Ω=0.16W.此选项正确.
故选A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功率基本公式及公式变形的应用以及分析图象的能力,熟悉基本公式或规律,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或变形,是解决电功率物体的基础.
8.(3分)(2013•宜宾)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B. 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1m/s
C. 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W
D. 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N
考点: 动滑轮拉力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专题: 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根据平衡力的知识结合动滑轮的特点进行分析;
A在水平方向:向右受绳子的拉力,向左受地面的摩擦力和B的摩擦力;
B在水平方向:向右受A的摩擦力,向左受测力计的拉力.
解答: 解:A、B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B受到的摩擦力f=F=3N,方向水平向右,故A错误;
B、物体A的移动速度为0.2m/s,所以动滑轮的移动速度为0.1m/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拉力为F的一半,是5N,P===Fv=5N×0.2m/s=1W,故C错误;
D、测力计对B的拉力与A对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运动过程中,若拉力增大到12N,由于B和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动滑轮的省力特点、摩擦力的分析及功率的计算,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对每个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搞清楚各个力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