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公布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范围,通过函授、远程教育等途径获得的7种文凭不被认可。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由于国外一些不正规院校仍然存在“假文凭”、“假学历”的现象,而教育部此举不仅可以有效地防范国内大学生上当受骗,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留学回国人员学历学位的辨别。在“海归”变“海待”的时代背景之下,不断出现的“学历门”事件不得不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新闻背景
教育部公布对海外7种文凭不认可
日前,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公布了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范围,有七种证书不被认证:一是参加外语培训或攻读其他非正规课程(如短期进修)所获得的结业证书;二是进修人员、访问学者的研究经历证明和博士后研究证明;三是国(境)外高等院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预科证明;四是国(境)外非高等教育文凭、荣誉称号和无相应学习或研究经历的荣誉学位证书;五是未经中国政府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办学机构(项目)颁发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六是通过函授、远程教育及网络教育等非面授学习方式获得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或高等教育文凭;七是国(境)外各类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
●新闻观察
海外“文凭作坊”惯用手法
谈及目前海外“文凭作坊”现状时,有二十多年海外教育工作经历的美国欧柏林大学李恺教授指出,目前,国外还存在诸多并不正规的学校。有些学校仅有3、5间平房,由于缺乏相对稳定的师资,只能到一些大学邀请教授为学生授课。“我也曾经被邀请到此类学校授课,而在授课过程中却发现这些学生完全听不懂。”李恺教授指出,国外申请办学较为便捷,十几美金便可注册一所学校。在没有教室、教材和教师的情况下,就开始向政府部门申请资质,而取得资质后便开始忽悠招生,一旦学生交完学费后,学校便借助网络为学生授课,有些学校直接让学生打工,等到结业时便为学生颁发个文凭或学历证书了事。
谈到海外院校的类型时,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鹏先生指出,以美国大学为例通常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经政府批准设立、并经过所在学区评估认定的学校;第二种是经政府批准设立、但未经所在学区评估认定的学校;第三种是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学校。最后一种即被称为“野鸡大学”,此类学校的办学特点是,一般借助远程或远程加面授等形式在海外授课;缺乏严格的入学标准,对外语也并无严格要求;此外,未能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欠缺严格的考试、考核制度,只要论文通过便可毕业,且对论文真实性不做核实,这类学校一般开设的都是商业管理类专业。
此前,中国驻美国洛杉矶使馆教育参赞陈准民也表示,学历门事件并非假文凭,而是文凭含金量的问题,“注水文凭”在美国确实存在。那么这类学校的招生途径又是怎样的呢?对此,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鹏先生指出,第一是这些海外学校与国内某些大学(公立、民办均有)合作开班招生;第二是与国内一些教育机构合作并委托招生;第三是借助在华代表机构或个人擅自招生。此类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以企业家、在职官员为主,授课方式则通常借助远程方式等授课,对学员是否听课并不考核。此外为了规避政策风险,其文凭授予一般是学员到海外领取或采用邮寄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