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研究生录取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不管你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还是壮志未酬心难平,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究已经成为过去式。或许你还在为是否加入考研持观望态度,或许你已经在图书馆、教学楼里为了抢夺一个座位而起早贪黑……只要你还关注考研,对于过去一年的考研情况,就应该有所了解。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研究生招生80.2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招生63.2万人。
近十年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
考硕年份(年) | 报名人数(万) | 报名增长率 | 录取人数(万) | 考录比例 |
2014 | 172 | -2.27% | 55.1 | 3.2:1 |
2013 | 176 | 6.3% | 53.9 | 3.3:1 |
2012 | 165.6 | 9.6% | 51.7 | 3.2:1 |
2011 | 151.1 | 7.9% | 49.5 | 3:1 |
2010 | 140.6 | 12.8% | 47.4 | 2.8:1 |
2009 | 124.6 | 3.8% | 44.9 | 2.9:1 |
2008 | 120 | -6.8% | 38.6 | 3.0:1 |
2007 | 128.2 | 0.8% | 36.1 | 3.5:1 |
2006 | 127.12 | 8.4% | 34.2 | 3.2:1 |
2005 | 117.2 | 24% | 31 | 3.6:1 |
从近十年的考研情况表来看,2014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在近几年首次出现比上年减少的情况,在此之前,2008年研究生报名增长率也出现过负增长的情况。有的人据此推测,研究生报名人数减少是考研理性回归的信号,“学历高消费”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也有人将此与2014年研究生制度的重大改革相联系,诸如研究生不再有公费生,实行全面收费令部分学生对考研望而却步。情况真的如上述论断所言吗?
一、报考人数6年来首降,但考研仍未冷
毕业后是进入社会还是继续深造,相信不少人都有徘徊和迷茫。华中师范大学曾经针对武汉7所“211工程”学校在校生报考研究生的动机做过调查。调查显示报考研究生动机主要为对理想工作的追求、逃避暂时的就业压力以及对学术的追求。几乎有60%以上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在校生都以“理想工作”作为报考研究生的首要原因。
应届本科生是考研队伍的主力军,也有部分为了评职称或者更好的发展前景选择继续读研的在职人士。2014年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取消了年龄限制,北京地区的非应届考生占了四成,对这类非应届考生而言,更好的职业前景无疑是报考研究生的首要动力。可见,不管是应届生,还是非应届考生,理想工作的追求是考研的主要动机。
近些年来,因为经济发展环境,就业市场明显供过于求,很多毕业生戏称毕业就失业,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继“史上最难就业年”后成为了“更难就业年”。虽然各个省份各个学校情况不同,但是研究生就业率低已成为不少人的共识。
毕业生就业率
除了找工作难,“学历高消费”也成为不少研究生无可奈何的心头憾事。据重庆商报》的一则报道,2013年,武汉各层次高校公布了今年辅导员招聘公告,基本都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一些一本院校更要求博士学历。事实上,在招聘网上可以看到有些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本科生甚至专科生都可以胜任,但社会或机构却偏要用硕士博士来镀金。
就业难,“学历高消费”,考研竞争激烈,藉此,不少人认为考研是非理性的存在。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考研热与学历带来的系列“隐性好处”是直接关联的。在 北上广之类的一线城市,户口与学历有很大关联。以北京为例,很少有用人单位会给本科生解决户口问题,而户口关系到房子、孩子上学等系列问题。研究生以上学 历的毕业生只要能进入好的用人单位,解决户口问题也不会很难。
学历除了与隐性利益相关联,还更直接与收入有直接的关联。通常,研究生要比本科生待遇至少要高出1000元。以南京大学大2013届毕业生为例,该校本科生签约起薪人均4906元/月,研究生签约起薪人均6087元/月。北京地区研究生初次就业收入在5000元左右(事业单位、公务员收入),而本科生则3000-4000元之间。
可见,考研热并非是非理性的存在。虽然研究生就业和“学历高消费”饱受诟病,而这诟病的根源却不在考生,而在于当前的研究生培养制度缺陷。研究生报名人数虽然比去年减少,但不代表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会继续减少,只有学校、市场与个人期望能够实现完美的结合,才能彻底杜绝“学历高消费”以及就业难的难题。
二、部分高校专硕、学硕招生人数持平,专硕成考研高地
2014年,北京共有112448人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其中报考专业型研究生的考生人数近四成。同年湖北省共有111820人报考,其中报考学术型硕士人数为68390人,比2013年减少8330,报考专业型硕士人数为43430人,比去年增加6936人。位于发达地区的名校,专业型硕士的竞争力度不减学术型硕士。
从2014年的招生计划来看,各校计划招收的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人数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人数几乎持平,代表院校有内蒙古大学,其学术型硕士计划招生788人,专业型硕士707人,福州大学学硕计划招生1150人,专硕1000人,这些高校的学硕与专硕招生人数相差无多;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招生比例保持在5:4或者5:3之间,代表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型硕士计划招收1086人,专业型硕士677人,河海大学学术型硕士计划招生1670人,专业型硕士1030人。
虽然招生趋势积极向上,但并不能掩盖部分学校还没有做好培养专硕的准备的事实。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专业型硕士,但专业型硕士的师资力量没有跟上,培养 方式与学术型硕士没有差异,而且专业型硕士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专业,后一年的时间都忙着写论文和找工作,更遑论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了。
虽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但至少是一项值得肯定的尝试。从2014年研究生报考的总体情况来看,报考学术硕士的人为104万,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人数约为68万,比去年增加9万人。专业型硕士在我国起步晚,2009年才开始大规模招收专业型硕士,而在此前,研究生培养几乎是学术型硕士的天下。近些年来,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每年以5%的速度扩张。
专业型硕士在未来的时间里,会被更多的人接收,而研究生招生单位也会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应自己特色的培养之路。专业型硕士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加在未来定会起到优化就业格局的作用。
三、读研收费之后,高校奖学金跟进及时
研究生收取学费不会影响报考人数
2014年秋季起,考研里不再有“公费生”这一名词。在入学时,所有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这引发了某些人对教育公平的担忧,比如穷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就因为学费而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其实,这只是杞人忧天。
早在2007年,北大、复旦等17所“985工程”“211工程”名校便取消了公费生,2009年。中央部委所属院校的研究生都开始缴纳学费,以奖学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活补贴。2013年教育部的新规针对的是“985工程”“211工程”外的地方普通高校、艺术类院校。
研究生缴纳学费的确会带来一些影响,对学生而言,学费对是否会影响考生报考研究生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在报考学校或者专业选择的问题上更能发挥作用。为何? 缴纳学费不会真的让学生读不起书。名校自是不用说,拥有完善的奖助体系,奖学金甚至能全面覆盖学生。对于地方的一些院校,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源,也纷纷出 台系列措施。中国经济网报道,安徽省从今年秋季起,将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还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可与国家奖学金共享。硕士生资助 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并视物价适时调整。河北省发布消息,省内研究生培养单位向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但每生每年获得不少于24000元 的生活资助。其他省份纷纷出台了类似的相关规定,有些省份或者院校还将导师资助纳入研究生明面收入,只设下限,且上不封顶。虽说一些地方院校的奖助体系没 有跟上,但那只是少数,因而研究生缴纳学费会让部分人上不起学不能成立,因为,收费改革也不会对研究生报考热情造成多少影响。
研究生缴纳学费,影响最大的是高校
对于“985工程”“211工程”名校来说,可能会迎来更多的报考人数——既然都要交学费,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何不报考名气更好、专业更好的学校?
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报名查询系统数据显示,知名研招院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关注度居前,同时也是每年研究生考试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校。据跨考网发布的一份针对考生原就读大学性质的调查显示,非“985”“211”高校的考生占据73%,“985”高校生源占9%,“211”高校为18%。不少考生想通过考研,进入一所更好的学校继续深造,名校无疑成为众多考生心目中的“麦加”。
对于非“985工程”“211工程”的地方普通院校,可能会遭遇生源的减少。在研究生还有公费生之时,不少考生会考虑学费而根据自己的实力报考地方普通院校,但研究生缴纳学费之后,部分考生会因为教育投资成本,转而向名校冲刺。
四、中外合作高校研招迎来新高潮
经历将近10年的发展时间,到2013年经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计1900个。第一所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中美合作办学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已经有八届硕士毕业生了,上海纽约大学于2013年招生,内地学生占据一半。
已经成熟的中外联合办学的大学,正在进行的就是扩大研究生的招生名额,谋划转型为研究型大学。以在国内办学10年的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该校正计划将研究生比例从10%提升至20%,近期兴建了宁波国际合作研究所、宁波诺丁汉国际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还陆续拟建7个研究中心,试图以科研实力吸引优秀生源。
国际合作办学的浪潮席卷“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地方普通院校以及民办高校。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达成协议,2014年开始派出研究生前往日本学习,而东京工业大学则派遣教师前往理工大学授课。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成立国际学院,与澳大利亚里格菲斯大学和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国际化办学的热度会继续攀升,高校争夺生源的战斗会越来越激烈。
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出国留学,要么是拼钱,要么靠本事早就不是秘闻。国际化办学一方面会降低考生的教育投入,是另一方面,足不出户便能享受更加 优质的教育。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八届硕士生毕业生学业成绩同英国诺丁汉大学学生一样优秀,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就是佐证。所以,报考国内外合作共建的学校研 究生也许会是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