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频道 > 高考数学 > 高考数学真题 > 安徽高考数学真题 > 正文

2014年高考数学真题附解析(安徽卷+理科)

来源:可可英语 编辑:max   可可英语APP下载 |  可可官方微信:ikekenet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设是虚数单位,表示复数的共轭复数. 若( )

A. B. C. D.

析:此题考察复数的的代数形式下的共轭概念和四则运算。考查运算能力。答案:C

(2)“”是“”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析:此题对数意义和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答案:B

(3)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A. 34 B. 55 C. 78 D. 89

析:此题考察算法流程,考查运算能力。图片中第三框中为“z=x+y”。答案:B

4.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的参数方程是,(t为参数),圆C的极坐标方程是则直线被圆C截得的弦长( )

A. B. C. D.

析:此题考察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简单知识,交汇点在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及其位置关系上,考查等价转化思想的运用。答案:D

5.满足约束条件,若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2或1 D.

析:此题在考察线性规划知识同时考察对“直线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答案:D

6.设函数满足时,,则( )

A. B. C.0 D.

析:此题在考察函数知识、三角函数知识同时,考查转化化归思想的运用。答案:A

7.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

A.21+ B.18+ C.21 D.18

析:此题考察三视图知识和正方体的割补变换,考察面积的计算。同时考查空间变换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图形表现能力。答案:A

8.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的共有( )

A.24对 B.30对 C.48对 D.60对

析:此题考察组合知识及其运用、考察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知识,考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能力。考察分类讨论的意识与补集思想的运用。答案:C

9.若函数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的值为( )

A.5或8 B.或5 C. D.或8

析:此题考察含绝对值的函数转化为分段函数。同时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思想的运用。答案:D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向量满足.曲线,区域.若为两段分离的曲线,则( ) A. B. C. D.

析:此题以向量知识为背景,考察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与转化能力、考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答案:A


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将函数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所得图像关于轴对称, 则的最小正值是___.

析:此题以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知识为背景,考察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意识。答案:

12.数列是等差数列,若构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_______.

析:此题等差、等比数列为背景,考察方程思想、整体思想与换元法的运用。答案:1

(13)设是大于1的自然数,的展开式为.若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析:此题以二项式定理知识运用为背景,考察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的运用意识。答案:3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4)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两点,若轴,则椭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

析:此题以椭圆知识运用为背景,考察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的运用意识,其中含有解题策略运用。答案:

(15)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两组向量均由2个和3个排列而成.记表示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则下列命题的是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有5个不同的值. ②若无关. ③若无关.

④若,则. ⑤若的夹角为

析:此题以向量知识为背景,考察排列、重组、配对、构造、分类讨论、等价转化等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答案:②④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子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

16.设的内角所对边的长分别是,且

(1)求的值;

(2)求的值.

析:此题以三角函数、解三角形知识为背景,考察知识的运用能力。

简解:(1)由正弦定理知:.又b=3∴a=6cosB,又c=1,代入余弦定理,,得9=36os2B+1-12cos2B,解得cos2B=,又B为锐角,∴cosB=,∴a=2

(1)方法二:A=2B,得出,sinA=2sinBcosB,得出,b=3,c=1,代入得,a=

(2)由(1)知,cosA=2cos2B-1=-,∴sinA=,∴sin(A+)==.

17(本小题满分12分)

甲乙两人进行围棋比赛,约定先连胜两局者直接赢得比赛,若赛完5局仍未出现连胜,则判定获胜局数多者赢得比赛,假设每局甲获胜的概率为,乙获胜的概率为,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

(1) 求甲在4局以内(含4局)赢得比赛的概率;

(2) 记为比赛决出胜负时的总局数,求的分布列和均值(数学期望)

析:此题以古典概型和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知识为背景,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解:(1)p=

X可取值为2,3,4,5,其分布列为

X

2

3

4

5

P

∴E(X)=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函数其中.

(1)讨论在其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2)当时,求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的值.

析:此题以三次函数的导数运用为背景,考察分类讨论思想运用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解:(1)f/(x)=-3x2-2x+1+a(a>0),定义域R。f/(x)=0时,∆=4+12(1+a)>0,解得x1=

X2=.

可见,在(-∞,)及(,+∞)上为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2)由=1,得a=4.

有下列两种情况:

一是a≧4时,为增函数,x=0时,取最小值;x=1时,取最小值;

二是0<a<4时,f(x)在【0,】上是增函数,在【,1】上为减函数,。

这样,x=时,取最大值。

又f(0)=1,f(1)=a,若a=1,则x=1或x=0时,取最小值;若0<a<1,则x=1时取最小值;若1<a<4,则x=0时取最小值。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9)(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已知两条抛物线,过原点的两条直线分别交于两点,分别交于两点.

(1)证明:

(2)过原点作直线(异于)与分别交于两点。记∆A1B1C1与的∆A2B2C2面积分别为,求的值.

析:本题以二次曲线中的抛物线和直线相关知识为背景,考察学生的运算和推演能力,考查转化化归思想的运用。

简解:(1)设直线l1:y=kx,l2:y=mx(k≠m,k≠0,m≠0)分别代入E1,E2的方程得

A1,A2;B1,B2,则直线A1B1与A2B2有两种情形:

一是当k=-m时,直线A1B1与A2B2的斜率都不存在,A1B1‖A2B2;

二是当k-m时,直线A1B1与A2B2的斜率,则A1B1‖A2B2;

综合可见,A1B1‖A2B2。

设直线l:y=nx,则C1,C2,三点坐标代入面积公式可得,

另一法:由(1)知,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平行,它们相似。面积比为边的比的平方。可得。

(20)本题满分13分)

如图,四棱柱中,底面.四边形为梯形,

,且.过三点的平面记为的交点为.

(1)证明:的中点;

(2)求此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

(3)若,梯形的面积为6,

求平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大小.

析:本题以直四棱柱为背景,考察学生的空间意识、运算和推演能力,考查空间整合思想的运用。

简解:

(1)取AD中点M,AA1中点N,连MN,MC,NQ。则MN‖A1D,又QC‖A1D,则MN‖QC,由于四棱柱中,底面.则∠AMN与∠BCQ分别是MN与QC与底面所成的角,则∠AMN=∠BCQ。又∠NAM=∠QBC=

BC=AM,则∆AMN∆BCQ,则BQ=AN,则Q是BB1中点。

若AB,CD交于点E,则A1Q过点E,若∆BCE面积为s,则四边形面积为3s,设AA1=2h,则棱锥A1-AED有体积为,三棱锥Q-BCE体积为,则多面体BCQ-ADA1的体积为,又四棱柱的体积为3sh,此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两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过A作AH⊥CD于H,连A1H,则∠A1HA为平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之锐二面角。由于,∆ADH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即为4.由于CD=2,则AH=4,而,则∠A1HA=

所以,平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大小为.

(21) (本小题满分13分)

设实数,整数.

(I)证明:当时,

(II)数列满足,证明:

析:本题以二项式展开与数列变换为背景,考察学生的转化和推演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和综合创新意识。

简解: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p=2时,左边=(1+x)2=1+2x+x2,右边=1+2x.由于,则命题成立;

当p=k(k>1,k为整数)时,若命题成立,则,由于x>-1,则1+x>0,则

即,p=k+1时命题也成立。

综合可见,当时,

(c>0,p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可知,an>0.

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由题知,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是正整数)时不等式成立,则

由于,则

由于,则,由(1)的结论可得,

,可得,.

所以,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①、②可得,对任意正整数,总有

再由,可得

所以,

证法二:设

则其导数

因此,f(x)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则

①当n=1时,由题知,则

又,,可见,n=1时,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是正整数)时不等式成立,即

得,

所以,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①、②可得,对任意正整数,总有

点击此处下载文档(rar格式,176.8KB)

    下载该资料的人还下载了:
  • 2014年高考数学真题附解析(安徽卷+文科) 2014-08-09
  • 
    发布评论我来说2句

      最新文章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微信号:ikekenet)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添加方式1.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方式2.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