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初中英语 > 中考化学 > 中考化学真题 > 正文

201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附答案

来源:可可英语 编辑:max   可可英语APP下载 |  可可官方微信:ikekenet

一、选择题(共25小题,1-12小题每题1分,13-25小题每题2分.共38分)

1.(1分)(2014•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碾碎 B.纸张燃烧 C.汽油挥发 D.水变成水蒸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胆矾碾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1分)(2014•兰州)某市5月26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各项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煤做燃料 C.用氢气做燃料 D.用洒水车洒水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

解答:解:A、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会产生影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和烟尘,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会产生影响,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无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选项符合题意;

D、用洒水车洒水,能减少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空气的污染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1分)(2014•兰州)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A.果汁 B.牛奶 C.矿泉水 D.啤酒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成分及其组成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解:A、果汁中的含有的果酸、糖类等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不含有机物;故C符合题意;

D、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4.(1分)(2014•兰州)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旺盛,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CO(NH2)2 B.Ca3(PO4)2 C.NH4H2PO4 D.K2SO4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C、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D、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5.(1分)(2014•兰州)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奶油 B.蔬菜 C.小麦粉 D.白砂糖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奶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

B、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白砂糖中富含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1分)(2014•兰州)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过滤过程中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D、根据取用固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解答:解:A、过滤操作中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要紧贴烧杯内壁,故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错误;

C、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正确;

D、取用固体的正确方法是:把试管横放,然后用镊子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试管,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7.(1分)(2014•兰州)把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沙土 C.汽油 D.氯化钠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A错;

B、沙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B错;

C、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C错;

D、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8.(1分)(2014•兰州)某同学对已学过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 B.节约水资源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C.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A.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

B.节约水资源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C.电脑一旦失火防止短路不能立即用水灭火;

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解答:解:A.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正确;

B.节约水资源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正确;

C.电脑一旦失火防止短路不能立即用水灭火;故选项错误

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选项错误

答案:C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利用化学知识积累解答此类题.

9.(1分)(2014•兰州)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B.铈属于金属元素

C.铈的原子序数是58 D.铈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1分)(2014•兰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 B.铁矿石可以随意开采

C.被腐蚀的铁制品应该加以回收利用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资源的保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污染地下水以及土壤进行解答;

B、根据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要合理开发使用进行解答;

C、根据被腐蚀的铁制品加以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进行解答;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解答.

解答:解:A、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污染地下水以及土壤,故A错误;

B、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要合理开发使用,故B错误;

C、被腐蚀的铁制品加以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故C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本题适合用排除法来解答,只要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说法,可排除该选项.

11.(1分)(2014•兰州)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C.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

D.物质都是由离子构成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据此解答.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正确;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C、原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故C错误;

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构成微粒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1分)(2014•兰州)同学们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需要长期保存,因此书写时必须使用()

A.铅笔 B.圆珠笔 C.红墨水笔 D.碳素笔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碳素笔中含有碳,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碳素笔中含有碳,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因此同学们用碳素笔填写的“毕业生登记表”能长期保存.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2014•兰州)在蜡烛及其燃烧试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是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判断.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①消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故错误;

B、用嘴吹灭蜡烛时,可燃物并没有消除.故错误;

C、吹灭蜡烛时没有隔绝空气.故错误;

D、用嘴吹灭蜡烛,使然着的烛心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

14.(2分)(2014•兰州)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C、根据原子的种类分析元素的种类;

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

B、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B错误;

C、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C正确;

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

15.(2分)(2014•兰州)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体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pH

6.6﹣7.1

7.1﹣7.3

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胰液的酸碱性以及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判断.

D、根据酚酞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判断.

解答:解:A、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故选项错误.

B、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C、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错误.

D、酚酞试液只能测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2分)(2014•兰州)科学家用转基因的方法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能量转化率高达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 B.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 D.“食电”细菌不属于生物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反应类型的判定;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食电”细菌能够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氧气等物质;

B、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反应类型;

C、白色污染通常是指塑料污染;

D、细菌属于生物.

解答:解:A、细菌“食电”过程能释放出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甲烷等物质,即生成物至少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这种方法与塑料污染无关,不能缓解白色污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食电”细菌属于生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因为BCD等选项存在明显的错误,所以只有A选项才是正确的.

17.(2分)(2014•兰州)铁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A.在干燥的空气中 B.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C.再潮湿的空气中 D.浸没在植物油中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在某些酸和盐的作用下能加快锈蚀.

解答:解:A、铁置于干燥的空气中,在干燥的空气中缺乏水蒸气,铁钉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B、铁部分浸没在食盐水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食盐接触,最容易生锈,故选项正确.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但不如在盐水中锈蚀的快,故选项错误.

D、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隔绝,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生锈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2014•兰州)单层石墨成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墨烯的化学式为C B.石墨烯的硬度小于金刚石

C.石墨烯属于化合物 D.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石墨烯的组成、硬度、类别.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单层石墨成为石墨烯,所以,石墨烯的化学式为C,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材料.所以,石墨烯的硬度大于金刚石,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单层石墨成为石墨烯,石墨烯属于单质,故C错误;

D、石墨烯属于单质,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元素的一种单质,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结合单质的性质和特点来分析解答,题目比较简单.

19.(2分)(2014•兰州)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一个秋水仙碱分子中有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错误;

C.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其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故正确;

D.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22=264;氢元素的质量为1×25=25;氮元素的质量为14;氧元素的质量为16×6=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分)(2014•兰州)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Z、Y、X B.X、Y、Z C.Y、X、Z D.X、Z、Y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后面的则不能;②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较为容易的判断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解答:解:由题中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可以反应产生氢气,Y不反应,可知X位于氢之前,Y位于氢后;而把Y和Z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Z没有变化说明Y位于银之前,Z位于银之后.就是说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应是X、Y、Z.我们据此对四个选项判断即可.

故选B

点评:本题从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角度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并考查总结问题的能力.

21.(2分)(2014•兰州)在下列各项“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品尝﹣﹣厨房中鉴别白糖和食盐 B.观察﹣﹣鉴别黄铜和黄金

C.闻气味﹣﹣鉴别酒精与白醋 D.点燃﹣﹣鉴别羊毛和涤纶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白糖和食盐具有不同的味道以及日常生活中鉴别白糖与食盐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实验室中不能尝药品的味道进行解答;

B、根据黄铜和黄金的颜色都是黄色的进行解答;

C、根据酒精与白醋具有不同的气味进行解答;

D、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具有烧焦羽毛的味道进行解答.

解答:解:A、白糖和食盐具有不同的味道,在日常生活中鉴别白糖与食盐可以用品尝味道的方法,实验室中不能尝药品的味道,故A正确;

B、黄铜和黄金的颜色都是黄色的,所以不能用观察法鉴别黄铜和黄金,故B错误;

C、酒精与白醋具有不同的气味,所以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酒精与白醋,故C正确;

D、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后具有烧焦羽毛的味道,所以可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白糖和食盐的物理性质,黄铜和黄金、酒精和白醋、羊毛和涤纶的化学性质,难度较小.

22.(2分)(2014•兰州)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氮气与二氧化碳

点燃的木条

B

氧化钙与硝酸铵

加水,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C

尿素和硫酸铵

加熟石灰,研磨

D

氧化铜与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和可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氧化钙与硝酸铵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温度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铵态氮肥和熟石灰研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生成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铜不能被磁铁吸引,铁可以被磁铁吸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将点燃的木条伸入待测气体中,都会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加水后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氧化钙,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硫酸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尿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用磁铁吸引,可以被吸引的是铁,不能被吸引的是氧化铜,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3.(2分)(2014•兰州)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志,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

A

氢气

氯化氢

氢氧化钠溶液

B

二氧化硫

碱石灰

C

氧化钙

碳酸钙

适量的稀盐酸

D

氢氧化钠

碳酸钠

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碱石灰具有吸水性,但主要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4.(2分)(2014•兰州)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A.

煅烧石灰石

B.

在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

稀释NaCl溶液

D.

稀H2SO4滴入BaCl2溶液中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滴加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稀H2SO4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而不是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B、变质的NaOH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滴加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气体,氢氧化钠消耗完后再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气体,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C、稀释NaCl溶液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

D、稀H2SO4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但当BaCl2溶液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也就不变了;图象应该是先上升后成一条水平直线,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5.(2分)(2014•兰州)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1.2g,是反应物;

c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3.2g,是生成物;

d物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1.2g=2.0g.

解答:解:A、a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d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X=3.2g﹣2.0g=1.2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18分)

26.(4分)(2014•兰州)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氖原子2Ne;

(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Fe2+;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3)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解答: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氖原子表示为:2Ne.

(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

(3)由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2=12.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元素符号为:Al.

故答案为:(1)2Ne;(2)Fe2+;(3)12;(4)A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7.(4分)(2014•兰州)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2)CO2能使舞台上上出现烟雾缭绕的景象;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NaHCO3;

(4)用来充填灯泡的单质N2.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故答案为:CH4;

(2)二氧化碳的固体叫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云雾,也可以做制冷剂;故答案为:CO2;

(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碳酸氢钠,故答案为:NaHCO3;

(4)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充入灯泡可做保护气等,故答案为:N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8.(4分)(2014•兰州)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B(填序号)

A.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入黄河 B.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工业废水浇地

(2)饮用酸碱度过大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实验室里可用pH试纸测定水的酸碱度,在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通过煮沸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硬水与软水.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1)分析用水行为,判断属于节约用水的选择项.

(2)根据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回答第一空;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回答第二空;根据根据硬水的成分、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的性质,以及和硬水软化的方法回答最后一空.

解答:解:(1)A.城市生活废水直接排入黄河会污染水资源,故A错误; B.洗菜的水用来浇花属于一水多用,能节约用水,故B正确;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会造成水的浪费,故C错误;D.用工业废水浇地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故D错误;

(2)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或pH计来测定;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饮用纯净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主要是碳酸氢钙和碳酸氢,前者加热分解能生成不溶的碳酸钙而沉淀下来,后者最终能生成不溶的氢氧化镁而沉淀下来,故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1)B;(2)pH试纸;肥皂水;煮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净化和节约用水的知识,难度不大.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29.(6分)(2014•兰州)已知铜绿[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H2OB.CuOG.CuH.CaCO3

(2)写出C→H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D和E,所以A为水,所以D、E是氢气或氧气中的一种,B和E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红色固体G,所以G为铜,B为氧化铜,那么E就是氢气,所以D为氧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黑色单质X反应生成气体F,气体F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F是一氧化碳,X就是木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H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A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D和E,所以A为水,所以D、E是氢气或氧气中的一种,B和E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红色固体G,所以G为铜,B为氧化铜,那么E就是氢气,所以D为氧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黑色单质X反应生成气体F,气体F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F是一氧化碳,X就是木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H是碳酸钙,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红色的铜,二氧化碳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也会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所以A是H2O,B是CuO,G是Cu,H是CaCO3;

(2)C→H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H2O,CuO,Cu,CaCO3;

(2)CO2+Ca(OH)2═CaCO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15分)

30.(3分)(2014•兰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蛋白质、糖类、钙、铁、硒等营养成分,这里的钙、铁、硒是指元素(填“元素”、“单质”或“化合物”).

(2)用下列材料的对应字母填空

A.金属材料 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合成材料

①棉花、羊毛属于B

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航天飞机等的钛合金属于A.

考点:元素的概念;金属材料及其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由题意可知,奶粉营养成分的含量为:钙,铁,硒,其中的“钙、铁、硒锌”应理解为元素,其存在形式可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化合物中.

(2)根据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1)某婴儿配方奶粉的“钙铁硒”不是以金属、非金属、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铁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①棉花、羊毛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答案为:(1)元素;(2)①B;②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存在形式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材料,难度大,学生应熟悉材料中的成分,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1.(4分)(2014•兰州)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温度.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进行解答;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进行解答;

(3)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解答;

(4)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

解答:解:(1)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填:30;

(3)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故填:减小;

(4)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入乙物质、蒸发水分、降低温度.故填:降低温度.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会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8分)(2014•兰州)为了鉴别碳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同学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观察到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那些物质?

【猜想】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碳酸钾

B.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写出一种猜想)

【讨论】你认为C猜想不合理(填字母),请说明理由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正确

【反思交流】写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CO3+CaCl2═CaCO3↓+2KCl,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猜想】根据氯化钙如果过量,此时滤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钙进行解答;

【讨论】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进行解答;

【实验设计】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进行解答;

【反思交流】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以及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猜想】氯化钙如果过量,此时滤液还可能含有氯化钙,所以猜想为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故填:氢氧化钾、氯化钾和氯化钙;

【讨论】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二者不能共存,所以C不合理;故填:C;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

【实验设计】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所以实验方案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正确

;故填:滴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反思交流】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CO3+CaCl2═CaCO3↓+2KCl;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量.故填:K2CO3+CaCl2═CaCO3↓+2KCl;反应物的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钾和氯化钙的反应,设计实验证明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以及反应过程中的量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课本已有的知识.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四、实验题(共2小题,共19分)

33.(4分)(2014•兰州)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 10%的NaCl溶液,操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认真观察,指出图中错误的操作步骤②(填序号);

(2)配制该溶液需要NaCl固体10g,需要水90mL(ρ水=1g/mL),需要用100mL的量筒(填“50mL”、“100mL”或“200mL”)量取.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根据用天平称量物质的注意事项考虑;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解答:解:(1)称量时左物右码,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到托盘上;

(2)氯化钠质量:100g×10%=10g,需水:100g﹣10g=90g,水水体积:=90mL;需要用量程最接近的100mL的量筒;

答案:(1)②;

2)10,90,100.

点评:本题考查内容简单,熟练掌握配制溶液的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34.(15分)(2014•兰州)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试管;

(2)实验室制取少量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A(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选用E,只能用此收集方法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D(填字母);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4)如用F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有大的气泡从集气瓶口一边冒出是;

(5)如果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在实验室里,可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实验结束后剩余的硫化氢气体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悉常用化学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及用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解答;

(4)根据排水集气法判断集满方法解答.

(5)根据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小于反应前物质的质量解答;

(6)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解答;硫化氢气体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1)由图知①是长颈漏斗;b是试管;

(2)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反应所以选用固液混合不加热装置,制取少量的选用试管不用锥形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液漏斗能控制液体的滴加,所以能随时控制生产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

(3)用加热高锰酸钾法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的特点属于固体加热型的D装置;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4)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有大的气泡从集气瓶口一边冒出时说明已满.

(5)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小于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故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

(6)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的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需选择固液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B,由于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故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剩余的硫化氢气体.

故答案:(1)长颈漏斗;试管;

(2)C;E;B;

(3)D;E或F;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生成物;

(4)有大的气泡从集气瓶口一边冒出是.

(5)增大;

(6)B,氢氧化钠.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验满等的基础知识,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

五、计算题(共2小题,共10分)

35.(4分)(2014•兰州)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请计算:

(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4;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30:3:8;

(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73.1%(结果精确到0.1%);

(4)16.4g丁香油酚中含3.2g氧元素(结果精确到0.1g).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由元素的质量分数=×100%来进行分析;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等于化合物的质量乘以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2+16×2=164;故填:164;

(2)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2):(16×2)=30:3:8;故填:30:3:8;

(3)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3.1%;故填:73.1%;

(4)16.4g丁香油酚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6.4g×=3.2g;故填:3.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6.(6分)(2014•兰州) 100克某浓度的硫酸恰好与13克的锌完全起反应,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2)将(1)的结果标在图中;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锌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根据锌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硫酸锌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硫酸锌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13g y x

==,

x=0.4g,y=32.2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

(2)生成氢气的质量如图中所示: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点击此处下载文档(rar格式,139KB)


发布评论我来说2句

    最新文章

    可可英语官方微信(微信号:ikekenet)

    每天向大家推送短小精悍的英语学习资料.

    添加方式1.扫描上方可可官方微信二维码。
    添加方式2.搜索微信号ikekenet添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