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 韩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可可地盘 | 手机版 | 可可培训
每日英语 | 练功房 | 网络学院 | 论坛 | 导航
  · 口语测试:"摇钱树"怎么说?
·您现在的位置: 可可英语 >> 可可视野 >> 宗教文化 >> 正文
回归耶路撒冷
Update:2009-8-18 18:16:38  Source:可可英语  Editor:sunny   测测英语水平如何 | 挑生词: 
第 1 页:第一部分
第 2 页:第二部分

巴比伦的强大果然被证明是过眼烟云,因为在它的东面,现今伊朗的境内,出现了一个更为强大的波斯帝国。公元前539年,波斯开始进攻巴比伦。不久之后,不但巴比伦被攻破,地中海东岸,包括巴勒斯坦,以及更靠西南的埃及,也都落入波斯的统治。对流放中的犹太人来说,这一次帝国的更替,就象是他们的祈祷终于得到了回应。按照《圣经》里的记载,波斯国王Cyrus下诏:“耶和华天上的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太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愿耶和华他的神与他同在。”于是共有“四万二千三百六十名”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外加上仆人,牲畜,浩浩荡荡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耶和华圣殿。
  
这样的描述,并不为现今的大多数历史学家所接受,因为没有理由相信波斯国王会将自己的帝业归功于耶和华。波斯的崛起在古代中东的历史上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早在公元前约三千年前后,源自阿拉伯沙漠讲Semite语言的民族开始征服定居的农业社会,两河地区一直是由他们主导与统治。亚述与巴比伦统治者,也都操着Semite语言。波斯在公元前六世纪击败巴比伦之后,使得非Semite人(包括后来的希腊与罗马)得以在政治上统治西亚。这一状况又持续了一千年,要到公元七世纪前后,穆罕穆德率领阿拉伯穆斯林从沙漠中崛起,西亚才又回复到Semite人的统治。波斯新征服的地中海东岸地区,也是讲Semite语言的地区,而波斯所采取的统治政策与亚述及巴比伦正好相反。亚述与巴比伦将当地的上层社会流放,如同对当地社会实施政治上的“斩首”。波斯却将这些被流放者找来,请他们回到故地当波斯的代理人,来统治这一地区。对于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波斯采取极为宽容的态度,给予相当的自由,甚至帮助他们修复被荒废捣毁的祭坛或者圣殿。所以《圣经》所述波斯王Cyrus对犹太人的优待,倒是有几分象现代社会中的所谓“民族政策”,并不是出于对犹太人或其宗教的特殊厚爱。而在其后的历史上,巴勒斯坦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犹太人却也一直维持着对波斯的忠诚。
  
从宗教上来说,波斯人信的是多神教。多修一个神殿,多奉一个神明,就多得一方照应,算是一件善举。但是看在信奉“一神论”的犹太人眼里,却是另一番滋味。就好象波斯王成了上帝耶和华的代理人,他们对上帝的忠诚终于得到了回报。上帝不但没有放弃他们,还给了他们一次回归的机会。从巴比伦回到巴勒斯坦的,只是当地犹太人中的少数。毕竟从流放到回归,期间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三代人的时间。绝大部分在巴比伦的犹太人都是在当地出生长大的,家业都在当地,从来就没有去过贫穷的巴勒斯坦。但是他们所带回巴勒斯坦的,却是在流放期间历经锤炼的犹太教义。作为波斯的代理人,他们掌握了当地的政治权力。而这种权力与犹太教义的结合,产生了“政教合一”的统治,给了犹太教一次实践的机会,并从根本上改造了犹太社会。
  
此时的巴勒斯坦,最重要的城堡是依然北边的Samaria,也就是过去在北边的以色列王朝的首府,后来则成为亚述及巴比伦军的驻扎地,而再后来则换成了波斯军。Samaria周围依然有很多以色列人的后裔。虽然当地上层社会是随亚述及巴比伦大军而来的征服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外来统治者与当地以色列后裔相互融化,竟然也逐渐成为耶和华的信徒,信奉着《摩西五经》。回归的犹太人计划重建圣殿的时候,他们派代表来耶路撒冷,希望能一起参加,却遭到了拒绝,因为犹太人认为他们有了太多异族的血统。(有的现代评论者说,其实从巴比伦回归的犹太人异族的血统也不少。)由此也种下了二者之间在以后历史上的种种怨恨。这些以色列后裔后来就变成了前边所提到的Samaritans,“Samaria”的地名成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在其后的希腊统治时期,他们曾经自己修建过另一个供奉耶和华的圣殿,更是加剧了与犹太人的对立。按照犹太教义,不但上帝只有一个,崇拜上帝的圣殿也只能有一个。所以再后来犹太人发动反对希腊的起义成功之后,Samaritans的圣殿被他们强行摧毁。而二者之间的仇视一直到公元纪年后成文的《圣经新约》之中,也就是耶稣的生平时代,还有不少记载。
  
耶路撒冷却在巴比伦入侵时被完全摧毁了,变成了一个几乎是完全开放的村庄,住着躲过了战争与流放的幸存者。也因此,其周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政治真空,正好为回归的犹太人所填补。他们所做的第一步,是要重建圣殿。从统治范围上来说,他们只有耶路撒冷周围的一小块地域,甚至比不上过去那个小小的犹太国。可以用来修建圣殿的资源自然也是远比不上Solomon第一次建圣殿的时期。于此同时,波斯还在对外发动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与希腊诸岛联盟之间的战争,其统治下的各地自然要为此缴税纳贡。波斯帝国在当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东起印度,西至地中海东岸和埃及。这其中印度的行省最为富裕,对国库的贡献最大。相形之下,巴勒斯坦的位置算不上重要。据当时的希腊历史学家Herodotus的估算,整个巴勒斯坦所上缴的税额,其中包括了犹太人、Samaritans、Phoenicians、塞浦路斯(地处靠近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小岛)及周围其他部落的贡献,不过只占了帝国总财政收入的约百分之二而已。Herodotus在他的历史著作中,对中东区域的民族风俗都有相当详细的介绍,但是却完全没有提到过犹太人。由此也可以看出,犹太人在当时只是地处偏僻、不大为人所知的一个小民族。巴勒斯坦的经济水平,原本就较为落后,一般民众在年成较好的时候也就只能维持温饱而已。波斯的税收成为很大的经济负担,也使得圣殿的重建极为不顺利,前后拖延了二十年时间才建成。
  

[1] [2] 下一页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了
网友评论


最新可可视野
阅读练习
最新阅读讨论贴
最新英文原著下载
可可官方YY群:3265973,每周定期上课,欢迎大家加入 [注:非QQ群,请先下载安装YY工具 了解课程]
Copyright © 2005-2011 www.kekenet.com online services. All rights reserved.Security support by Safe.sh
沪ICP备05032650号
服务器安全 IT外包 服务器租用 dedicated 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