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 韩语 | 法语 | 西班牙语 | 可可地盘 | 手机版 | 可可培训
每日英语 | 练功房 | 网络学院 | 论坛 | 导航
  · 口语测试:"摇钱树"怎么说?
·您现在的位置: 可可英语 >> 可可视野 >> 宗教文化 >> 正文
摩西出埃及
Update:2009-8-17 13:52:54  Source:可可英语  Editor:sunny   测测英语水平如何 | 挑生词: 
第 1 页:第一部分
第 2 页:第二部分

《圣经》的开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故事,神(也称为上帝,耶和华)创造了天地之间的万物,还创造了第一个男人亚当与第一个女子夏娃,这个故事应该是大家所熟知的。其后,随着亚当与夏娃的子孙不断繁衍,人类却不断地堕落,这样引出来一个大洪水的神话。上帝对人间的堕落极为不满,于是为了洗净人间的罪恶而制造了一场大洪水。水灾之前,上帝选定正直善良的诺亚,让他先制备了一具方舟,作为诺亚一家的避难场所。洪水之后,世上所有的人都被淹死,只有诺亚一家躲在方舟之内得以逃脱。诺亚有三个儿子,老大的子孙成为居住于亚洲西部的Semitic部落,包括后来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老二的后人成为居住于东北非洲的埃及人;老三则成西方欧洲人的祖先。大洪水的传说在古巴比伦已有记载,一般认定这一段《圣经》故事是从巴比伦神话中借鉴而来的。
  
又过了很多代之后,上帝向一位住在两河地区,名为Abraham的部落首领显灵。与Abraham约定,他的部落只信奉耶和华一个神,耶和华则将伽南这块“流着奶汁与蜂蜜”的宝地许给了他们,其后又将这些部落命名为“以色列”。以色列部落于是从位于伽南东北的两河地区向这块“应许之地”迁移,但是却没有在伽南落脚,而是一直漂流到西南边的埃及,在那里定居了前后有四百多年。在这四百年的后期,以色列部落受到埃及法老的迫害与虐待,沦为做苦工的奴隶。在公元前13世纪前后,以色列部落之中出现了一位名为“摩西”的领袖,趁埃及内部的动荡,带领以色列人历尽千辛万苦,逃了出来。其后,沿着西奈半岛的边缘,在沙漠之中行走了四十年,最后又回到了伽南。这一故事成为《圣经》旧约中最为著名的一章,“出埃及”。

 
  
如果照《圣经》的字面上来看,在以色列人逃出埃及过程中的主角,并不是摩西,而应该是上帝本尊。摩西只不过是上帝旨意的执行者。从计划到实施,几乎每一步都有上帝的指令,安排,监督与催促。这一位名为“耶和华”的上帝,与中国传统中的神仙菩萨不大一样,不是那种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神灵。上帝最为关注的,是以色列人对他一心一意的服从,说来倒是有几分象一位容易生气,极为严厉的教书先生。通过摩西的传达,上帝与以色列人订下一条约定,以色列人只信奉上帝并遵从上帝(通过摩西)所颁发的一切律法,而上帝则用法力保护他们逃出埃及,许诺他们得到伽南,并保佑他们世世代代。为了保护以色列人,上帝可以法力无边,在大海中让海水分开得出一条让他们得以逃生的道路,让泉水从磐石之中流出来解救他们的饥渴。而为了惩罚与以色列人为敌的埃及人,上帝可以冷酷无情,不但给他们带来虫害、病疫、雹灾,甚至可以在一夜之间,杀死挨家挨户每一个埃及人家的长子,甚至连一切头生的牲畜也不放过。
  
这样的描述,其中到底有多少历史的真实,成了《圣经》研究中没有定论的问题。首先,以色列人为什么会流落到埃及,就存有争议。有人说是因为他们到伽南时,发现当地已经被人占去,难以征服,于是进一步向西南进发,去了埃及。也有人说,一同下来的部落,有的在伽南定居,有的则继续流浪到了埃及。更有人认为,以色列人根本就没有到过埃及,所谓出埃及只不过是伽南南部一些部落中的传说,后来被改编,收进了《圣经》。再有,以色列人在埃及为什么会成为奴隶,也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虽说他们在埃及前后有四百年,历史上却没有相应的记录。而到底是不是真有摩西其人,更是无法定论。只是,一般的看法是有过这样一个人物,在公元前十三世纪前后,埃及陷入动乱的时候,带领以色列部落前往迦南。而支持这一论点的最强证据也只不过就是:如果没有摩西,那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圣经》要花这么大的篇幅来讲述他的故事。
  
从《圣经》的字面上,来挖掘历史,可以想见以色列人一路的遭遇应该是极其艰辛。后面有埃及人的追捕,前面有其他游牧部落的搔扰。所经过的西奈半岛是沙漠地带,食物饮水都是大问题,还要加上内部的不满,争执,甚至反叛。作为部落领袖的摩西,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一定是一位超凡的政治与军事天才。据说,拿破伦曾经感叹过:“《圣经》中谁都比不过摩西伟大”。这句话放在拿破伦嘴里,是因为其中有几分不恭敬,好象连耶稣都比不过摩西。以色列人与上帝的约定,以及种种所谓来自上帝的显灵、训诫与旨令,这样看来也应该算是摩西的创造,于是他又成为一位宗教创始人。而这其中“除耶和华之外,不许崇拜别的神”的教义,更使摩西成为“一神论”的发明者。虽然大家对历史上是否真有摩西其人并不完全肯定,但是传说与神话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却往往大过历史的真实。“一神论”就是这样的例子,其影响之深远,在当今的世界中依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对中国人来说,“一神论”是一个陌生的话题。近代西方传教士们来到中国,发现中国人有敬奉祖宗的传统。以“一神论”的标准来看,这种习俗是不是违反了“不许敬奉其他神灵”的训诫?传教士与天主教庭之间为这件事情争论了好几回。有的传教士从招揽信众的角度考虑,主张灵活一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教庭最后却裁定“一神论”应该严格执行,敬奉祖宗是对上帝的不敬。其结果却是大大地增加了在中国传教的难度。在我们的历史上,这大概只能算着一个不大为人所熟悉的小插曲。

[1] [2] 下一页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了
网友评论


最新可可视野
阅读练习
最新阅读讨论贴
最新英文原著下载
可可官方YY群:3265973,每周定期上课,欢迎大家加入 [注:非QQ群,请先下载安装YY工具 了解课程]
Copyright © 2005-2011 www.kekenet.com online services. All rights reserved.Security support by Safe.sh
沪ICP备05032650号
服务器安全 IT外包 服务器租用 dedicated server